广告物料后期工艺部分常见名词解释
2016-12-17 15:09:00
覆膜:
以透明半透明塑料薄膜通过热压覆贴到印刷品表面,起到保护及增加光泽的作用,一般有光(亮)膜和哑膜。
上光:
也称过油或者叫上光油,在印刷品表面涂上(或喷、印)一层无色透明涂料,干后起保护及增加印刷品光泽的作用,这一加工过程叫做上光。一般书籍封面、插图、挂历、商标装璜等印刷品的表面要进行上光处理。
烫金:
以金属箔或颜料箔,通过热压,转移到印刷品或其他物品表面上的加工工艺,叫做烫箔,俗称烫金,其目的是增进装饰效果。
凹凸版:
将印刷品的局部做凸出纸面或者凹陷的感觉,通常叫击凸、压凹,都要制作凹凸模。
锯口:
在与书背的垂直方向用锯片在书背上锯切成一定深度、宽度和间隔的沟槽,以利于胶粘剂对书页粘连。
折缝线:
印刷书页在折页加工时的折叠线。
铣背:
用铣刀或锯刀将书心后背铣开或铣成沟槽状,便于胶液渗透的一道工序。
刀花:
切口出现凹凸不平的刀痕。
岗线:
手工分本后,书背纸宽于书心厚度的部分。或包本后,封皮在书背与封面或封底的连接处凸起呈楞线。
白页:
因印刷事故,使书页的一面或两面未印上印迹。
折页:
将印张按照页码顺序折叠成书刊开本大小书帖的工作流程。
配页:
将书帖或多张散印书页按照页码的顺序配集成书的工作过程。
勒口:
平装书的封面前口边大于书心前口边宽约20~30mm,再将封面沿书心前口切边向里折齐的一种装帧形式。
压痕:
利用钢线,通过压印,在纸片上压出痕迹或留下拱弯的槽痕。
环衬:
连接书心和封皮的衬纸。
毛本:
三面未切光的书心。
光本:
三面切光的书心。
平锁:
将配好的书帖逐帖以线串订成书心,且纱线在各书帖间排列成行的锁线方式。
交叉锁:
将配好的书帖逐帖以线串订成书心,且纱线在各书帖间相互错开的锁线方式。
包角:
在书封壳的前口两角上包一层皮革或织品。
书槽:
又称书沟或沟槽,指精装书套合后,封面和封底与书脊连接部分压进去的沟槽。
针距:
锁线订(或缝纫订)中,同一书帖(或同一订口)上相邻两个针位的距离。
针数:
锁线订(或缝纫订)中,书册订缝的针眼数。
假脊:
精装的一种。书心没有起脊,但通过对书壳的特殊装饰加工,使整本书的外观像起脊的精装书。
包边:
书壳表面材料的四边沿书壳纸板边回折并包粘在纸板的部分。
烫金口:
在书籍、簿册、卡片的切口上,用金色材料和特制工具滚烫着色的工艺。
书帖:
将印张按号码排列顺序,折成一叠多张页。
订口:
指书刊应订联部分的位置。
前口:
也称口子,指与订口折缝边相对的阅读翻阅边。
天头:
书刊正文最上面一行字到书页上边沿处的空白。
地脚:
书刊正文最下面一行字到书页下边沿处的空白。
书背:
也称后背,指书帖配册后需粘连(或订连)的平齐部分。精装书背有圆背和方背之分。
扉页:
衬纸下面印有书名出版者名作者名的单张页。有些书刊将衬纸和扉页印在一起装订(即筒子页)称为扉衬页。
开本:
开本是书刊装订成册的幅面。
封皮:
也称封面、外封、皮子、书封等(精装称书壳),封皮是包在书芯外面的,有保护书芯和装饰书籍的作用。
破口:
书芯裁切后书页的切口出现破损。
粘口:
书帖粘联零散书页时在书帖上涂胶的部分。通常以最后一折的折缝线为基准线,按一定的宽度在书帖边涂胶。
小页:
书帖中小于裁切尺寸的书页。
缩帖:
其任意一边缩进书芯中的书帖。
插页:
书刊中由于图表版面的安排,需在书芯内插入的一张或多张页。
套帖:
将一个书帖按页码的顺序依次套在另一个书帖的面(或里面),成为一本书刊的书芯,再将封面套在书芯最外面的一种配页方法。
护封:
套在封面或书封壳外的包封纸,常用于讲究的书籍和经典著作。
热熔胶:
加热熔融施胶,在室温下迅速固化的粘胶剂。
冷胶:
施胶时不需加热的粘胶剂。
书腰:
也称中腰。封一和封四所夹的中间位置。
中径:
指书封壳内的封二和封三两块纸板之间的距离。
中缝:
指中径纸板与书壳纸板之间的两个空隙。
圆背:
精装的一种,书背制作成一定弧度的圆弧面。
方背:
精装的一种,书背平直且与封面封底垂直。
堵头布:
贴在精装书芯背脊天头与地脚两端的特制物。
筒子纸:
粘成筒状的牛皮衬纸。分别与书芯的书背和书壳粘联,以加固大开本、厚本精装书的书背。
平价印www.pingjiayin.com互联网+印刷